「昔文在线」吴柏森:书法——形质与性情

发布时间:2021-10-12   来源:未知    
字号:
闻是启用「昔文在线」,在于掘地三尺,把往昔的好文、好字、好画,挖掘出来,呈现给各位文友分享。各位且看且珍惜。一起进入「昔文在线」吧!
书法——形质与性情
文/吴柏森
整理编辑_《闻是》
书法艺术以其东方式的艺术哲理,质朴而绚丽、蕴藉而变幻的美感,使几千年来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其中秘奥,前人早已钩深致远、破解颇详,然往往因用语简赅、词藻高雅,读后仍有茫然莫测之感。今试从「形质」和「情性」这两个角度着眼,探求美之所在,或可透析一、二。
欣赏书法实际上是欣赏者的心理与书法家的作品在进行交合,这种交合沟通也非易事,需要具备一定基本条件,书法家要将自己的思维和技艺的结晶以最美好的形式反映在作品上,并力图能被欣赏者所理解和接受。欣赏者对其作品要产生深刻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实践能力,包括多看多写这二方面,不然对书法艺术的内在秘奥是难以洞察的,故孙过庭谓:「不入其门,讵窥其奥者也。」
书法作品是书家手中的笔在纸上运动时的真实记录,任何细微变化都一丝不苟地袒露在纸上,成为通常所称的墨迹或笔迹。在墨迹中包含着两种因素,一种是「形质」,一种是「情性」。形质是指点画的外形和内质,它包括线条、重心、笔势三要素。同时,书法作品又体现作者之精神、气质,故其面貌因人因时而异,这种艺术个性的流露,谓之情性。它包括气韵、风格、墨趣三要素。情性则人各有别、千变万化。
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卷》
形质完备即成有法之书,具此基础,才有可能使情性得到充分的表达,因为,情性是书法家内心的独白,其中包含着作者的气质、禀赋、个性、修养、学问、识见、品德,以及情绪的变化等,不是单靠功力所能达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艺概》)当形质与情性达到完美统一时,作品才能具备风格,方有艺术性可言。当然,形质和情性是相互渗透和促进的,众人临同一本帖而面目各异,即是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情性,而优秀的书家必能有意识地将深邃的情感熔化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从而形成具有艺术个性之风格。
汉字的点画是由粗细、长短、曲直等各种不同线条所组成,「线」即是构成字形的基本元素,故有人直接称书法美为线条美。笼统地说,世间一切视觉艺术无不由线条组成,以固定的物体论:大至雄伟的长城、天坛,小至各种用具,都是由直的、曲的、弧形、圆形的、不规则的种种线条构成。直线条给人以雄健、挺拔、刚劲之感,曲线条给人以圆浑、变幻、柔和之感。以变动的形态论,舞蹈演员的舞姿也无不以身、手、足的舞动而不断呈现出线形的变换,给人以动态的美感。然而,毫无变化的直线条乃呈僵硬,过多的弯曲则显得软弱无力,都会让人想到「丑」。一个真正的书法艺术家是很善于将内心深处的感情以「线」的形式抒发出来的。书法家心中的激情有时似咆哮的大海,喷薄的火山,有时也会似涓涓的流水,委婉的琴声。由不同的情感表现出来的线条的形态也不同。怀素以狂飙旋风式的线条组成草书,给人以绵绵不绝,气贯长虹之感。而王羲之的草书则是雍容平和,雅逸潇洒,如入虚无缥缈之境,心绪归之宁静。虽然同为草书,时代不同,情性各异,表达出来的线条的节奏和旋律就有着巨大的差别。同是楷书,欧阳询严谨、挺拔的线条和赵孟頫柔媚,圆润的线条,气质截然不同;每一个书法家都力求通过这既简单又复杂的线条创造出优美的作品。因而,线条形质的好坏就必然成为欣赏书法形质的重要依据。
书法线条给人以美感的关键在于「力」。无论线条的外表是柔或刚,但均需内涵劲力。这劲力的由来,是书法家在写短短的一根线条的一瞬间,充分发挥作者用笔技巧和控制笔毫的能力,而最为重要的是使笔的作用力与纸的反作用力构成一股粘着的摩擦力,使写出的线条有轻重徐疾、顿挫起伏,形曲势直的变化,或则优美流畅,或则厚重凝练。都能体现出「力」的美,「一字千字,准绳于画。」线条有力感,那么作品就具备了良好的素质。
「情性」的表达是书法家毕其一生孜孜追求的目标,作品要以情动人。「情」具体表现在作品的气韵上。
欣赏一幅书法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气势、韵味。优秀的作品一见便觉气象万千,令人神往。楷书则外含严谨,内蕴飞动,浑穆雅静,端庄沉着。行草书则参差错落,疏密相问,大小相称,虚实相映,抑扬顿挫,虽俯仰揖让,但字字相属,一气呵成,整幅作品上下提携,痛痒相关,形成有机的整体,望之似满纸烟霞。这种气韵因笔法得势得力,熟中生巧,情真意切,故能淋漓酣畅,天趣横生,令人看了心胸豁达,趣味无穷。反之,若写时心存疑虑,下笔迟钝,用笔生疏,或东堆西砌,生搬硬套,由此而成的所谓章法,因笔势不连,点画生疏,情感不实,精气不足,韵味缺乏,作品也就无艺术魅力可言。
用笔精熟,情性才能得以表达,然而,「熟」忌烂熟。熟在法而非熟在貌,若千篇一律,反落入俗套,使欣賞者感到厌烦。书法作品如果一味烂熟,就是艺术生命停滞不前的一种迹象。故「熟」中还应求「生」,再从变革中创新,把情感不断地充实进去,使作品能始终让人感到有清新悦目之美。
欣赏者要从作品的气韵里体味作者的意蕴:或雄健,或纤丽,或驰情、或收敛,或深沉。成活泼。书法家凭借着书法艺术的抽象和含蕴,运用书法所特有的艺术手段,使作品虚虚实实,变幻莫测。欣赏者则追踪着线条的变化,去捕捉作者的巧思妙得与内心意蕴。因而,欣赏时非但要看实处,还应看虚处。也就是说,一张作品,不但要看有墨处,而且还要从无墨处探求作者的匠心。即以行草书的行距为例,若行与行间无墨处间距相等,空白规则,形似条条笔直的白光在眼前,作品就顿时显得呆板、无味。这种刻板式的空白,直接损害作品的艺术效果,故书法要求能「计白当黑」,使黑与白相互渗透,空隙处蜿蜒曲折,白中有黑、黑中有白,有空白而不觉其疎旷,有墨黑而不觉其室塞,始为佳作。线条与气韵是书法欣赏中的两大枢纽,辨形质,赏情性,总要有识鉴,持独立见解,孙过庭早在一千三百年前已有「其中巧丽,曾不寓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之叹了。作者有知音难觅之苦欣赏者有被蒙蔽之忧。欣赏书法而不偏,实也是一大难事。,
《闻是》整理编辑不易,转载请标明出处。我们将尽力为粉丝们提供优秀的文章、书画作品以及艺术家们的生活点滴!
全卷

参考资料
书法学习
书法文化
书法欣赏
书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