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人生机锋免费阅读笔趣阁_【付晓东】都在这一口里了——谈“吃”在当代

发布时间:2022-09-23   来源:未知    
字号:
(古玩文玩老物件)(21集沉浮古玩虫好看视频)(广州古董古玩拍卖公司)(文物古玩交易网)(古玩鉴定软件可信吗)(沧州金街古玩市场)(个人现金收购古玩上门的)

吃是与人联系最紧密的感官之一,看、听、嗅、触,皆是过眼云烟,须弥消散,而吃是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互相融合,互相改变,结合到原子核。饿鬼地狱一般的人间,贪妄四起。吃是消费中的纯消费,损耗中的最损耗。人在一天中要吃三餐,无聊、乏味与疲惫,莫过于此。吃是上帝给人的最沉重的负担和刑罚,使人“为了混口饭吃”而奔波劳碌。所有的阶级、种族问题,所有的敌对、仇恨、恩怨,好像都在吃饭的一瞬间得到暂时的温情的弥合。抽象的吃,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人类属性,而具体的吃,则给人划定了身份和界限,吃所带来的是绝对差别,可以清晰的体现出不同的阶层、国族、文化、价值观体系,以及观念的鸿沟。

一、不平等与差别

无锡古玩市场地摊

你吃什么,你就成为什么。从物理学角度讲,人的DNA、细胞壁、蛋白质都由吃进的物质从新构造生成;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吃的内容、种类和品质,则展现了充满差异的生活方式本身。在王宁德的《最佳新闻奖》系列摄影作品中,一个头发散乱的老年妇女从有待拆 迁的红砖墙建筑窗口跳出来,身边散落的是烂苹果、皱山楂、葡萄托、瓜子皮;与之相对的是,另一个跳楼的都市青年洒落出的则是各色小巧的胶囊和药片,他们是致幻片、维生素或者兴奋剂。城市贫民挣扎的绝望与都市青年享乐的虚无,都透过零食铺陈开来,在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人的属性不再以生产的种类(如工、农、兵等)来命名,而是以消费的群体来划分(如金领、白领、蓝领等)。高收入者的饮食习惯是考究而奢侈的,注重环境、气氛和文化;低收入者则是必要的养份的摄取和补充。由收入所带来的阶层分化在吃的品质上制造出的差异,已经逐渐累积,增大,并固定下来。正如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说,“趣味的优越性不过是一种幻觉,它根源于人们想进行等级区分的企图。”对卡布基诺、提拉米苏、哈根达斯的喜爱,不过是对自己已有消费身份的确认和炫耀。

古玩人生宋慎全txt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语),国族身份也会体现在吃与不吃之间。王音用疏散的油画笔触复制了南宋李唐的《采薇图》,画的是商代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在首阳山上采薇代食,最终饿死的故事。李唐身处乱世,用此画来表彰以生命为代价确认国族身份,保持民族气节的人。王音此时此刻的重画,让人联想起了对“吃了嘴软”的汉奸心态的嘲讽和无奈。汉奸和叛徒以一种否定性的形象无处不在的闪现,代表了中国现代性某种内在的不安和焦虑。他们往往对身体的痛苦非常敏感,信奉“有奶便是娘”的生存哲学,不是被钢铁炼成的。在“吃香的,喝辣的”召唤下,饥饿往往能够冲破理智,从而丧失了身份,沦为鲁迅所说 “做稳了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

1857年,恩格尔(RobertF.Engle)提出,一个家庭收入越少,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这一观点被称为“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食用支出额 / 消费总支出。这个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活水平的国际性指标。吃,也成了国际性问题。刘韡用白瓷的碟子、碗、杯等餐具组成了一系列重型武器装备。吃什么,怎么吃,不仅仅是个人的吃,还是社会的吃,它代表着一整套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斗争和冲突。《China》隐喻了消费文化所代表不见硝烟的充满后殖民色彩的战争,它穿越了一切界限和障碍,首先在餐桌的杯盘碗筷间敲响,从口唇处张开,带着前所未有的杀伤力,如同拉伯雷描述的贪食的巨人,用强健的胃吞没一切。安迪·沃霍尔用“布里洛的盒子”和“麦当劳”打造了美国标志性的消费文化的景观。美国导演贝尔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在1987年来中国拍《末代皇帝》时,曾经感叹到,终于还有一个国家没有被麦当劳、肯德基占领。但他不曾想到,他正是麦当劳进入中国的序曲。那时,中国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开业,其冲击力超越了曾经有过的任何思潮,人们用历史罕见的汹涌人潮拥抱了它。王庆松摄影作品《又一次战争》,让我们想起了相关话题。他顶着强烈的炮火和弥漫的硝烟,率领着武装到牙齿的战士们,伤亡惨重、伤痕累累的向被占领的高地冲去。前方敌人的战旗,正是巨大的麦当劳标志——那个略带嘲弄,永恒而普世的奶黄色的圆体大写“M”。

吃的文化赋予从《圣经》到《离骚》由来以久,不仅反映出政治经济的对抗状态,更多的体现在文化谱系的多元共生。宋冬的《吃盆景》在不同的国家实施,就采用当地不同的原料,充满了不可预知的丰富性,重磅火腿、巧克力、果冻、饼干,搭建成的现代化都市与鱼头、火锅、鸡爪、花肉,拼成山水盆景意境自然不同。其中“搜尽肉峰打草稿”、“一片孤城万肉山”、“江山如此多肉”、“鱼肉江山”之类的题目,也是利用中国打油诗的形式调侃传统文化,无法翻译。食物承担了记忆,提供没有罪恶感的历史。东方菜肴总是承载对纯正味道的追求,对历史传统的记忆。出于对环境变迁的排斥,对现代进步的怀疑,对新奇文化的反感,怀旧与思乡四处弥散,渐趋成为一种主流情绪。陈箴的《双圆桌》把西式的旋转圆餐桌和中国的老式圆木桌衔接在一起,并在周围镶嵌了三十把各式不同的中西椅子,上书“永恒的误会”五个大字。这件为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而做的作品,说的却是东、西方文化的各自的思恋与差异,以及不可抗拒的全球化与区域性的矛盾。杨大治的《中草药》表现出对东方主义情感的怀恋,出于巫医、食药一体的兴趣。他绘制了传说中的“不死长生之药”, “消病祛灾之药”,可以主治“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生不逢时”等重症恶疾。他以妖野的水墨符号和按照功能创造出的盒装中药,营造出了充满原始想像和现代欲望交融的巫术祭祀的道场。在科学宣布了统治一切的合法性后,传统的巫术、医术与饮食疗法依旧可以使病痛得以抚慰。台湾的女画家吴琼华把“槟榔西施”做为描绘的主体。把“槟榔西施”作为土产文化的象征,体现了急迫寻找特有地域文化现象以确立身份的焦虑。

郑州古玩交易市场在哪里

古玩玉器图片大全

二、忘不掉的尸体

吃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正面给人提供生之能源,负面则是直面死亡的悲凉。阎实的《给未知之神》系列,把剥了皮的羊、兔、蛇、鸭等动物,那些已经熄灭了很久的生命,逐一还原到它的自然生活环境之中。这些肉体卑贱的可怜物激起的恐惧和反感,象深渊一般无法逃避,把人引向既普遍常见又极端隐私的血和死亡,引向残忍和丧失的终极之美。任何有机体要吸收消化另一个的话,暴力是合理的,必须的。咀嚼的快感是杀戮的初始之动因,也是最后之终点,暴力和杀戮,是每一顿饭的的先决条件,是所有进餐者的共谋。所有不施食戒的人,对杀戮和血腥表示的愤慨和不能忍受都是不自然的,只要稍微想一下,他们自己天然就是参与者。只不过经过礼仪化的的遮蔽的进餐过程,使自己能够遗忘这个过程,从而心安理得的成为进食者。另外一个遗忘的手段,就是把死亡神圣化,死不再成为悲惨的下场,而变成荣耀,日本文化便是此例。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在《符号帝国》中谈到,“如果日式烹调总是在最终的进餐者面前进行,这可能是因为以展览的方式把被尊敬物的思维神圣化是重要的”。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在06年上海双年展中的《描述抑制9》,有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繁琐、冗长、缓慢,充满各式礼仪的沐浴、化妆、装扮、茶道、等待、餐道、告辞,而在水池中互相用暗器杀戮不到三分钟。整个影片就是用神圣仪式化的过程来美化烹调与死亡的最好的图像注解。

达明·赫斯特(Damien Hirst)同样激起了民众普遍的厌恶与反感,他把一头牛象香肠一样横截成12段,用福尔马林浸泡在玻璃箱中。这一意象甚至被成功的运用在《侵入脑细胞》这样的商业电影中。它从新鲜跳动的生命物,将渐渐的发白腐烂,散发出异样的气味,液体将变得浑浊,充满杂屑。它引起的不是观者的食欲,而是对肌肉组织的恐怖与反感。然而,艺术家却出于奇癖一般的顽固与执拗,对溃烂充满了赞叹与迷恋。张小涛反复涂抹的腐烂奢华的蛋糕和草莓,顾德新一再浸泡的漂浮的散发霉味的苹果,都是对食品短暂易变的兴奋和溃烂变质过程的热爱。它提醒生命短暂、未知和不确定,充满了对本体非永恒和不常定的彻悟。我们所吃的东西和我们自身一样,将逐渐衰败和腐坏,将遭遇不可逆转的原本正常形态的丧失,衰败使光鲜平滑变成繁华灿烂,光怪陆离,如同绽放的邪恶的花朵,成为寄生虫、真菌、霉斑、纤维的乐园。但这一切也终将迅速散去,颓败,化做尘土,不可挽回。画面和雕塑透漏了艺术家试图挽留这个瞬间的欲望和决心。

最极端的吃,要算2000年朱昱的行为艺术《食人》引起的那场轩然大波。因为前面的臭名昭著,他于2005年所画的《剩餐》系列——空盘子里殷红污秽的残留物,给人带来很多隐痛的不祥的联想。殷红的盘子底油腻而复杂,一些肉屑和皮囊的零碎物,搅拌着粘稠的汁液,不规则的流淌。对这个常见之物的凝视,在给人视觉美感愉悦的同时,勾起的是胃中阵阵的恶心和蠕动。吃是五官里几乎从未经过规训遮蔽的感官之一,吃人在历史中从来都有,从童话、神话、圣经、传说、历史别传中,报复性的吃、祭祀性的吃和奇癖的吃都不乏身影,为什么人在自己从没吃过人的时候,这个字眼会引起最强烈的恐怖和恶心呢?也许道德伦理规驯已经在未察觉时深深的烙入意识,也许吃人的同时意味了承认自己也有可能随时成为被吃的对象?我们一旦吃下了异常的、厌恶的、禁忌的东西,整个身体都会因为恶心而紧张得颤栗。他者,另外一个生命体,将会进入你的身体,成为你身体的真实组成,成为新的自我。这种含混的身份转化,使吃又赋予了认识自己生命和他者生命的另一个维度。

吃的敞开,带来的是身体的觉醒和观念的解放,它从最初的原罪,发展为对身体、权利的欲望的逗引,又以死亡和异化的恐惧警示着众人。在张着的、撕扯着、啮咬着、咀嚼的嘴里,是人类最古老的意象之一,最优美的诗句承载物,最深刻的哲学宗教附着体,也是现代社会中,最值得分析的社会日常现象之一。艺术家只要沾染到这个题材,就会一直陷下去。这样一个几乎从未被开采和被阐述遮蔽过的题材,所衍生的内涵、指示、隐喻、互文关系,是如此深刻丰富,如此日常贴近,又是如此神秘怪诞。同时,对吃的凝视与转化,也是艺术家通过感官,超越理性,把瞬间延长为恒常,把腐朽过滤为神奇,把日常升华为神圣的过程。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作者:付晓东

[杭州古玩城摆摊时间][武汉古玩市场在哪里摆摊][阜阳市最大古玩交易市场电话多少]

参考资料
书法学习
书法文化
书法欣赏
书法交流